- 您現在的位置:
湖南:以三湘之力守護漫江碧透
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魚翔淺底,一碧萬頃;洞庭湖畔,登岳陽樓,看岸芷汀蘭,鳥語花香。如今,湖南省水生態狀況持續好轉,眼前徐徐展開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情況時,察看了湖南岳陽市君山華龍碼頭和城陵磯水文站,勉勵湖南繼續做好長江保護和修復工作,囑託湖南「守護好一江碧水」,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湖南省委書記張慶偉強調,要深學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一思想、增強自覺、久久為功,以釘釘子精神「守護好一江碧水」,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
2021年,湖南省147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97.3%,較2017年提高9個百分點,排名全國第四位,比2020年提升了9個位次。2021年,永州、張家界、懷化市進入全國地級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前30位,總數居全國第三。
有一種特別的牽掛是湘江
河流與人類文明有着難以割捨的聯繫,我們能在與城市共存共生的河流水道中窺見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和發展脈絡。於湖南而言,湘江流域聚集了湖南省近60%的人口,產生了全省75%以上的生產總值,但也承載了全省超過60%的污染。湘江流域的生態保護治理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複雜問題,對整個湖南的生態環境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幾年前被人們嘆息為「龍鬚溝」的湘江二級支流圭塘河,就是湘江流域治理的一個縮影。自2010年開始動工清淤整治河床,到2017年重新定位修複方向和建設模式,自瀏陽河冬斯港引水入河,徹底改造水體水質,再到2021年北段全面開放,從曾經污水橫流、淤泥擁塞的「龍鬚溝」到清澈美麗的河流生態治理樣本,圭塘河的蛻變經歷了十餘年的艱難歷程。
圭塘河治理成效顯著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碧靈表示,自2013年開始,湖南將湘江保護和治理列為省「一號重點工程」,連續實施3個「三年行動」計劃。
截至2021年,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部署的10方面30項具體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流域水質優良率達到98.7%,比2012年提高10.6個百分點。「抓實『十年禁漁』」「搬遷改造沿江化工企業38家」等字眼紛紛出現在《2022年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
「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心之所向,河之所向。治水,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湖南的時代擔當。
如今,湘江流域水質得到了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取得了明顯成效。從空中俯瞰湖南,湘江宛如一條碧綠的綢緞綾羅穿行其中。
湘江河畔水碧天藍
重看洞庭八百里瀲灩湖光
位於湖南的洞庭湖流域面積約佔長江流域面積的七分之一、年來水量占長江年總水量的四分之一,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濕地生態系統之一,有着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被稱為長江之腎。
宋代詩人姜夔曾在《昔游詩》中稱讚洞庭湖景「洞庭八百里,玉盤盛水銀」,而伴隨着過度開發,洞庭湖的生態環境破壞也愈發嚴重:水質污染、採砂作業蠶食濕地、歐美黑楊大面積種植、矮圍無序設置……這個曾經被盛讚為「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的地方,在幾年前成了一塊生態環境整治難啃的硬骨頭。
地處岳陽市君山區的江豚灣是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修復的一個縮影。過去的它被稱作華龍碼頭,是一個砂石轉運攪拌站,佔有江灘面積300畝,年產砂石40多萬噸,這裏有着高高聳立的砂石傳送帶和採砂船日夜轟鳴的作業聲,土地大片裸露,常年砂石成堆。
2017年7月,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岳陽市君山區全面實施長江岸線專項整治、洞庭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對華龍碼頭等沿長江岸線和洞庭湖君山水域原有的39個非法砂石碼頭全部取締,並開展復綠工作,現在的江豚灣已經水清岸綠,蘆葦隨風起伏,成為了君山區的一張靚麗名片。
洞庭湖波光粼粼
「候鳥變成了『留鳥』,江豚多的時候一天可以看到20多頭,來這裏參觀打卡的外地遊客也越來越多了!」東洞庭湖林閣老監測點監測員鄧鐵牛說。
記者從湖南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在洞庭湖治理上,湖南正在啃硬骨頭,不留尾巴、不留死角,着力於徹底剷除長期橫亙於洞庭湖的「頑瘴固疾」,產生了良好的效果。洞庭湖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野生動物數量進一步增多,2021年至2022年洞庭湖越冬水鳥達40.4萬隻,冬季候鳥數量刷新歷史紀錄,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也頻繁現身,江豚、麋鹿穩定棲息分別達130頭和220多頭。如今,洞庭湖煙波浩渺,水鳥翱翔,正重現瀲灩湖光。
洞庭湖畔沙鷗翔集、候鳥紛飛。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湖南代表團提出的第一項全團建議就是《關於進一步支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建議》。後來,國務院出台《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持續推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
守護不是要捨棄經濟發展
處理好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關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對湖南而言,發展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並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選擇題,只有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能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點。
岳陽市委黨校教授劉宇赤說:「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我們要『守護好一江碧水』,不僅僅是為單純的守護,不是要捨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而是要走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竹埠港工業區整體退出後,湘潭電化公司搬遷到了湘江西岸的鶴嶺生產基地。劉脒娜攝
匯集了261家重化工企業的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老工業區、重污染區、高稅收區,這三個名片使其成為湘江流域最大的環境敏感區和最大的難點堵點區域,清水塘作為株洲的工業支柱,「三廢」排放量曾一度占株洲全市的2/3,變成了株洲的最大污染源。
2014年,株洲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響了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攻堅戰,堅持企業關停與土地收儲、搬遷轉型、人員安置、污染治理、新城建設「五個同步推進」,對其進行整體關停轉型,從根本上改變污染現狀。2018年,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261家企業實現全面關停退出。經過各級單位的努力,如今,清水塘邊的淥江水已經變得愈發清澈,過去清水塘地面坍塌、污泥遍地的情況也已不復存在。
株洲旗濱公司從清水塘搬遷到醴陵後,建起了乾淨清潔的玻璃生產線。
清水塘老工業區的改造不僅創造了全國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的「株洲樣本」,更是在「陣痛」後開闢出一條綠色生態的發展道路。據清水塘產業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詩韻介紹,「下階段將重點以產業集群招商、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為主要抓手,真正將清水塘片區打造成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重振清水塘老工業區雄風。」目前,清水塘產業新城重點佈局三一石油智能裝備與區域研發中心、清水塘科技文化未來中心等19個項目,總投資181.88億元。
為了「守護好一江碧水」,岳陽壯士斷腕,強化轉型倒逼,停產234家造紙企業,完成35家造紙企業製漿產能退出,關閉淘汰47家苧麻紡織企業,出台沿江化工生產企業關停搬遷改造工作方案,將長江沿岸和環洞庭湖生態系列問題連根拔除。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幹部告訴記者,截至2021年底,湖南有17個縣市區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4個縣市區創建為國家「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岳陽市獲批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郴州市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整治後的岳陽市東風湖水域風景如畫。
在綠水青山中守望美好未來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湖南守護綠水青山的最強動力。生態改善的每一步里,都呼應着民眾的心願與關切。如今,湖南正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修復為途徑,切實築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屏障,加快「全域美麗大花園」建設,以三湘之力守護漫江碧透。
「守護好一江碧水」,言猶在耳,事猶在心。湖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堅決「守護好一江碧水」,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持續推動江湖協同、河湖共治,建千里湘江濱水走廊,還八百里洞庭碧波萬頃。
當綠色發展成為湖南發展的主旋律,湖南就一定能釋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在推動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肩負更大擔當、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