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
自貿臨空區是長沙東部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核心引擎。
開放,擁抱世界,是每個城市的夢想。自貿試驗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水平最高的區域,無疑是城市走向世界的便捷通道。去年9月,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今年1-9月,長沙片區完成進出口額688.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36億美元;累計簽約項目74個,總投資1751.3億元,其中「三類500強」項目13個;新設企業4431家,新設金融機構24家;成為全國自貿試驗區版圖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板塊之一。
世人矚目的同時,責任重如泰山。通過建設自貿試驗區,加速構建高水平的開放格局,是長沙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賦予長沙的使命。在長沙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指出,要「夯實開放大平台,精心打造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可以預見,未來的長沙,是一個在自貿試驗區的撬動下駛向全面開放的現代化新長沙,是一個開放型經濟蓬勃發展的中部開放高地。
形成對非經貿合作「長沙模式」
非洲大陸人口多、市場大,是一片尚待開發又極具潛力的市場藍海。長沙作為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的改革創新「試驗田」,是中非貿易合作的前沿地帶,「來長沙開拓非洲市場」成為亮眼的招商引資招牌。
非洲產品上線直播平台銷售火爆。
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的核心區——長沙高橋大市場常設有1個綜合館和37個非洲國家館,彰顯著對非經貿交流的常態化。在中非直播電商孵化中心,來自馬里的黃油、喀麥隆的白胡椒、塞內加爾的花生等產品,通過直播平台,上線不到半小時就被中國消費者一搶而空。
高橋大市場總經理羅曉介紹,高橋區塊已形成咖啡、腰果、夏威夷果、可可、芝麻、乾辣椒等6條進口產業鏈,有色金屬、地方特色出口產品、農產品、箱包皮具小商品等4條出口產業鏈,為對非貿易提供有力支撐。
「只需打個電話,非洲進口的咖啡豆不到3天時間就可直接送抵門店。」在長沙高橋大市場從事咖啡生意20餘年的肖雅琪告訴記者,「長沙打開了對非貿易的快捷通道」。
如今,高橋大市場成為對非貿易企業的聚集區,引進中非經貿合作龍頭企業98家,上半年園區企業實現中非貿易額1.8億元。9月25日,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在高橋揭牌,落戶高橋的商戶在家門口就能辦理中非跨境人民幣相關業務。
相較全國其他對非貿易區,長沙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從更深層次打通對非貿易渠道。
中非易貨首單在長沙交易成功。
比如,大部分非洲國家因外匯儲備不足限制了中非經貿的開展,而長沙的易貨貿易讓即便「兜里沒錢」的非洲朋友也能與中國企業開展貿易。今年,南非Takela集團就與湖南省對非易貨貿易有限公司簽訂了400萬美元的易貨貿易合同,用非洲西柚交換中國建材。據介紹,易貨貿易將成為湖南對非貿易的有效補充模式,長沙片區明年將上線易貨貿易B2B平台,易貨交易範圍達到10個非洲國家和地區。到2023年,有望實現中非易貨貿易交易額50億元。
此外,長沙還開創首個市場採購貿易風險補償機制、非洲首個准入非資源性產品——盧旺達乾辣椒入境上市、首個中非經貿專業研究機構……這些破解中非貿易障礙的方式方法,閃耀在中非經貿合作的各個環節,形成了中國地方對非經貿合作「長沙模式」。
一系列舉措,讓長沙對非貿易額增勢迅猛。今年前8月,長沙對非洲進出口87.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6.1%,在長沙外貿成績上佔重要一席。
以更大勇氣推進制度開放
當前,國際經貿規則更加注重促進制度型開放,而自貿試驗區的身份賦予長沙更大的勇氣和魄力推進制度開放。
外國人來華工作一站式服務中心讓對外國人才的審批環節縮減了約50%。
「以前需要30天辦理,現在只要10天就能辦好,非常便捷,服務真好!」 11月3日,加拿大人湯姆在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外國人來華工作一站式服務中心順利辦妥了工作許可證,向工作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據了解,近期成立的外國人來華工作一站式服務中心使得對外國人才的審批環節縮減了約50%,為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吸引高端外籍人才創新創業提供了便利條件。
這是湖南自貿實驗區長沙片區「打造高端人才精準服務新高地」的重要措施,如今,長沙率先實現青年人才引進落戶政策全流程網上辦理,截至目前,自貿區人才引進落戶3萬餘人。山河智能裝備集團總裁何清華介紹:「自貿區在人才引進上給予大力支持,從去年到現在,山河智能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就超過100人。」
在自貿區成立一周年之際,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十大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發布,「打造高端人才精準服務新高地」被重磅推薦,形成可複製的經驗在全國推廣。十大改革創新實踐案例涉及範圍廣,從推動中非經貿合作的「中非經貿『政研商』一體化推進體系」,到為企業減負的「『一碼集成』規範涉企檢查」「行業綜合許可登記改革」,每一個案例都深深紮根長沙實際,既符合推廣需要,也讓身在長沙的企業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年年有魚副總裁眭碧玉表示,在自貿區採購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增強了企業競爭力。目前,年年有魚每周進口海鮮逾200噸,成為全國海鮮進口龍頭企業。
「自貿區建立以後,我們的通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前的報關時間大概要幾個小時,現在通過電子報關以及一些新的海關報關政策,從報關到結束大概就是一分鐘左右。」博世汽車部件(長沙)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彥對自貿試驗區獲批後的變化感受尤為明顯。
制度創新是激活長沙開放發展的一池春水,國際名企紛至遝來。今年1-8月,長沙新引進「三類500強」項目43個,總投資608.15億元,日本永旺、德國巴斯夫、香港華潤、瑞士德科等境外世界500強紛紛落戶。
對接灣區迎重大利好
在長沙縣黃花鎮一處百級無塵貼合車間裏,一台台機械手在有條不紊地作業,3D玻璃、車載電子玻璃、車載中控屏幕在這裏下線發往全國。這是藍思科技在長沙經開發區投資的第三個產業園,今年5月18日全面建成投產。
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介紹,在湖南擴大投資開闢新園區,是藍思科技融入湖南自貿區建設、實現創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黃花基地疊加中國(湖南)自貿區長沙片區、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長沙經開區、黃花綜合保稅區「四區」優勢,開園投產後迅速駛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像藍思科技一樣選擇在自貿試驗區擴大投資的大灣區企業也不在少數。打造聯通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投資貿易走廊、實現湘粵港澳服務業聯動發展是湖南自貿試驗區的重要任務之一,《湖南自貿試驗區的總體方案》中有關推動大灣區合作的利好政策不勝枚舉,與粵港澳地區有深厚合作基礎的長沙如何對接大灣區讓外界抱有更大期待。
長沙在深圳舉辦推介會,引進粵港澳大灣區項目46個。
其實,自貿試驗區的溢出效應在長沙對灣區的招商引資中已經顯現,尤其是長沙片區突出打造全球高端裝備製造業基地、內陸地區高端現代服務業中心,引得相關灣區企業爭相搶灘長沙。7月30日「港洽周」上,長沙與株洲、湘潭聯合承辦省級專題活動「湖南先進製造業推介會」,簽約47個項目,總投資539.2億元;10月12日,長沙在深圳舉辦推進「三高四新」戰略暨投資環境(深圳)推介會,51個項目達成簽約,總投資623億元,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簽約項目46個,以工業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
今年1-8月,港澳地區實際利用外資11.81億美元,佔同期長沙利用外資總量的92.31%,同比增長45.52%。利用內資方面,今年1-8月,來自大灣區的投資佔比近四成,同樣位居長沙內資來源地的首位。
「不少總部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選擇在長沙設立第二總部、生產基地、科研中心等。」長沙市商務局局長鄭平介紹,「未來,長沙將加強和粵港澳大灣區在交通、產業、科技、生態、民生等領域的緊密對接」。
(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