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內地官方及匯豐PMI雙升 經濟走穩迎三中全會
2013-11-02  【字号:

  【香港商報訊】內地10月份制造業擴張勢頭持續,官方PMI連續4個月回升並創下18個月新高;彙豐PMI則連續3個月回升創下7個月新高。這都預示著經濟走穩態勢進一步顯現。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平穩增長,全年GDP增速7.5%的目標實現無虞,為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供了良好氛圍,有利於領導層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全國深化改革進程。

  官方PMI 51.4 彙豐50.9

  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昨日聯合公布的10月官方制造業PMI升至51.4,高於市場預期的51.2和前值51.1,較上月升0.3,該指數連續4個月回升,並創下18個月來高位;同日,彙豐(HSBC)/Markit聯合公布的數據表明,10月制造業PMI終值升至50.9,與初值一致,為7個月來最高位。「10月份PMI指數繼續回升,預示經濟增長走穩態勢初步確立。」

  國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說。但他也強調,新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購進價格指數等分項指針下降,表明企業對未來市場前景仍較謹慎。經濟基礎仍不夠穩固,市場引導的內生性增長能力仍偏弱。

  四季度經濟增勢持續

  「10月份彙豐PMI以及官方制造業PMI都顯示四季度經濟增長勢頭將持續。」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一方面穩增長政策仍在持續,通脹壓力也較溫和,近期資本流入加快以及財政支出擴張均有助於整體流動性保持相對寬松。另一方面,制造業增長見底回升,反映出勞動力市場有所改善,用工需求回暖、員工收入提升有助於支持未來消費。

  市場普遍預計,受去年基數影響,四季度中國經濟會略微放緩。前三季,中國經濟增速達7.7%,隨著目前走穩態勢進一步顯現,可預見全年經濟增速7.5%的目標能夠實現。中國經濟總體持穩,全年目標實現無虞,為三中全會的召開創造良好的環境。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從當前數據來看,制造業在投資加快、消費緩升、出口改善和預期回暖的影響下繼續擴張,「本輪擴張應該有能力維持到明年上半年。如果出口持續改善,庫存增加過程開始,則本輪擴張階段會更加長些。」在這一擴張過程中,經濟走穩態勢將會延續,而經濟企穩將為下一步改革推動創造條件。

  經濟企穩利未來改革

  「增長平穩有助於為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公布一攬子改革計劃做好鋪墊。」屈宏斌表示,期待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公布一攬子改革方案並對中長期可持續增長構成支撐。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11月9日到12日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將討論全面深化改革問題,其範圍和力度「都將是空前的」。會議將公布經濟體制的頂層設計,給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市場預期改革將涉及價格、財稅、金融、行政、土地、戶籍等眾多領域。

  光鮮數據 仍存隱憂

  10月份PMI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呈現複蘇趨勢,但業內專家向本報表示,由於大小企業景氣指數分化嚴重、消費信心不足、外部環境持續疲弱以及投資拉動和產能過剩隱患重重,中國經濟整體上升動能仍有欠強勁。投資拉動刺激複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認為,無論是從制造業PMI還是宏觀GDP數據來看,增長主要還是靠投資拉動,尤其是企業層面和政府層面的投資拉動明顯。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亦稱,連續4個月來,PMI保持在50以上並有所回升,得益於7、8月份以來刺激投資的政策發揮作用。

  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鐵(路)公(路)基(建)」投資占了較大比重。前三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顯示,鐵路、公路、水路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274億元,同比增長8.4%。預計鐵路建設投資四季度可能繼續加速,財政支出力度臨近年末將進一步加大。他並指,除去投資拉動因素外,出口拉動作用也不可小覷。

  企業景氣分化

  PMI數據顯示,大小企業之間對比鮮明,景氣指數進一步分化。受益於穩增長下投資先行優勢,10月份大企業PMI一舉躍升至52.3%,而小企業指數僅為48.5%,創下近5個月新低,小微企業經營環境依然堪憂。「地方政府項目經費開支相比以前又有所放開,將一些項目外包給大企業進行城鎮化和商業中心的建設。但由於中國面臨消費不足問題,令面對個人客戶市場的中小企業直面沖擊,處在一個低靡的狀態,造成PMI指數不升反降。」孫立堅說。從大型企業PMI連續5個月的強勁反彈走勢看,目前國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融資預期已經明顯升溫,整體生產經營活動正日趨轉向擴張。預計受此帶動,未來數月國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將延續穩定增長態勢。

  產能過剩隱憂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接受本報采訪時說,雖然PMI創新高,中國經濟短暫企穩,但並不標志這是中國經濟持續回升的起點。他認為,前期持續去庫存,加上第三季投資啟動造成庫存偏低,直接造成生產量指數帶動PMI升高,並非所謂的「經濟向好」。未來,中國經濟弱勢震蕩趨勢不會改變。資深財經評論人餘豐慧認為,PMI創新高,中國經濟企穩只是一個方面,真實的經濟情況遠非表面那麼光鮮,不能盲目樂觀,下一步經濟增長的壓力依然較大。「產能過剩對經濟的後續壓力還是很大。」他說。在孫立堅看來,未來能否消化產能過剩,關鍵在於增加消費。他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試圖用土地改革作為切入口增加農民收入,通過惠及農民來激活中西部和農村消費,會有短期明顯的帶動作用,但中長期還是要提高沿海地區的居民消費水平。他並表示,外部環境疲弱,全球市場消費能力不足依然是非常大的隱患。

  香港商報記者 顧安安 伍敬斌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免責申明
Copyright © 2013 Global Commercial Newspapers Union All Rights Reserved.